局勢很簡單 2019-10-11 13:13
1929年經濟大蕭條:源於美國,蔓延到歐洲,埋下二戰的禍根
建國初期,美國人為了過日子欠了不少債,後來又打了4年的南北戰爭,這欠款就更多了。一邊要辛辛苦苦把日子朝好的方向過,另一邊還要節衣縮食攢錢還債,這種滋味感同身受的人應該有大把。那時的美國政府就像每一個負債累累的人一樣在絕望中煎熬,在絕望中等待翻身的機會。這個機會後來等到了,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的大戲主要在歐洲大陸及其附近海域上演,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法國、英國、俄羅斯一起對付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這場戰爭原本跟美國沒多大關係,美國人開始也沒本事去摻和,然後事後盤點一下就發現,美國人全程深度參與了整場大戰,而且到了戰爭的最後一年,翻了身的美國直接對德國宣戰。
戰爭打響就是啟動了一台粉碎機,世界級大戰啟動的是一台超大型號的粉碎機,不僅粉碎人命也粉碎金錢。因為整體防禦能力大於進攻能力的緣故,一戰的粉碎過程是沉悶和痛苦的,即使拍成電影也會讓人感覺非常不適,壕溝、鐵絲網、泥漿等等實在很難體會到沒多少暴力美學的東西。
粉碎機運轉了一段時間後,參戰的各方有了吃力的感覺,因為自家製造帳篷、汽車或大砲的能力已經滿足不了前線的需求,讓粉碎機空轉那就太沒面子了,於是各參戰國不謀而合地向自稱中立的美國大肆採購,歐洲的黃金就以貨款的形式被運到了美國。隨著戰爭的破壞,參戰各方的生產能力被進一步削弱,它們就更加依賴美國貨來維持戰爭。
俗話說得好:大砲一響黃金萬兩。仗打著打著,曾經的列強們都逐漸捉襟見肘,他們不得不找美國借錢。找美國人借錢也挺有意思:約定了利息刨掉手續費,到手的錢還沒捂熱,又找美國人買了物資。4年戰爭玩下來,美國不但還清了先前的債務,還搖身一變成了債主,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都欠著美國幾億到幾十億不等,尤其是英國,戰前美國欠它30億美元,戰後它反欠了美國47億。
整個一戰期間,大洋彼岸的歐洲每天紅著眼舉著鈔票要這要那,可忙壞了美國的資本家們,他們紛紛投資建廠擴大生產,各種專供歐洲市場的企業紛紛出現,出廠的產品有武器、帳篷、靴子、巧克力、罐頭等等。這每一樣商品都有上游的原料供應,也有下游的倉儲運輸,所以歐洲市場的龐大戰時需求,讓美國的製造業變得異常繁榮。
我們常說戰爭中沒有贏家,但是美國就是一戰的最大贏家,不但賺到錢還了債,而且身價倍增,直接空降到了第一世界俱樂部,俱樂部的其它成員還得低下高傲的頭顱按月給它還款。於是豐收的喜悅開始在美利堅的國土上蔓延,上到華盛頓的政客下到新澤西的農場主,都自信地認為這種繁榮只是要開始,它的持續時間會非常久,到底有多久誰也說不清楚。
話說當時流入美國的資金大多數並不在政府手裡,當然更不可能在工薪階層的手裡,而是到了那些有工廠有企業的資本家手裡。手握大量的閒錢會讓當事人心裡更踏實嗎?有一句話說的好:資本最怕的就是被閒置。在資產增值的慾望驅使下,資本家們想方設法找項目投資,錢不出意外地進了製造業、股市和樓市。
資本家們的大量投資催生了更多的工廠,更多的商品源源不斷地下了產線;房地產一片繁榮,樓價屢創新高;股市也一路向上,股民賬戶裡的錢一天一個數。可是有一個非常客觀的現實不能被忽略,一戰結束後的將近10年時間裡,普通美國民眾並沒有比過去更富有,一戰的紅利被有錢人吃肉喝湯,跟他們打工者關係不大。這也就意味著美國人民的購買力並不強,沒有能力消耗倉庫裡的商品。
按照一般的商業邏輯,過剩的商品應該被及時出口,賣給那些有消費能力的國家,可惜原本有消費能力的歐洲剛經歷過戰爭的破壞,它們還都指望自家商品出口到美國賺錢!於是資本主義世界都盯著美國,期待它那兒出現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來挽救大夥兒,否則商品積壓工廠關閉的現象遲早要出現。在這種時候,華爾街那些聰明的銀行家們找到了突破口。
銀行家們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大家不是沒錢花嗎,我們藉錢給你們消費。這些人設計出了各種各樣的優惠貸款和分期貸款,讓一切變成了可能。掏幾十塊首付就能開一輛汽車回家,掏個手續費就可以開戶炒股,本金全靠借;掏幾百美元就能搬進一套新房子,其它的費用從長計議。在經濟繁榮貨幣貶值的時代,誰貸款早誰貸款多誰就是賺到,這個理論至今還被我們身邊的人奉為圭臬。
華爾街的這套操作刺激了消費,各行各業一片熱火朝天,大家都相信繁榮沒有期限,如果非要給個期限,那一定是一萬年。可是藉來的錢是有利息的,借的多還的也多,而且借來的錢有還款日,日子到了債主就會上門。每一個貸款消費的美國人心裡都有一個拷問靈魂的問題:我那可憐的薪水能還得上那些貸款嗎?
這種擔憂轉助長了投機性的短線投資,越來越多的人把借來的錢用於炒樓和炒股,股市因為大量的資金進入而一片紅火。在股價上漲階段,一買一賣到手的就是利潤,這是普通消費者最容易上手的致富手段。在全民投機的風氣下,當時的股市和證券市場異常火爆,慢慢就偏離了美國經濟的真實情況。
當股市價格遠遠超過經濟的真實狀況時,所有人都緊張的要命,大家都在廢寢忘食小心翼翼地玩火,每個人都知道局勢很危險,但是沒幾個人會在出事前主動離場,畢竟多待一天就有多待一天的好處,所謂富貴險中求嘛。當股市泡沫膨脹到了危險的邊緣,任何一單大筆交易或者一起謠言都會引發雪崩一般的連鎖反應。
連鎖反應發生於1929年10月24號,那一天被稱作是“黑色的星期四”,美國股市開啟了暴跌模式。曾經被華爾街的金融家、華盛頓的政客以及無數股民一起吹大的泡沫終於破了,碎的像煙花一樣徹底和無助。每個人都爭先恐後擠進交易大廳,想以最快的速度割肉退場,股票市場呈現出了韭菜才有的綠色。這種時候任何買進都意味著虧本,所以股市只有賣家沒有買家。
如果某個資本家拿著企業的流動資金炒了股,那麼他的企業可能就因此而破產。如果一個普通的中產階層拿著全部積蓄炒了股,那麼這傢伙基本上就玩完了,以後得靠借錢度日。如果一個人用借來的錢炒股,那他就徹底破產了,識相的可以早點搬出家門、鎖上轎車去流浪,因為那些東西不久都會被銀行查封,早點出門或許能在公園裡佔個好位置。
股市崩盤後,華爾街的精英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收回那海量的貸款。當聽說銀行的貸款收不回來的時候,民眾扎堆跑到銀行擠兌,試圖在銀行停業之前取出自己的血汗錢,而銀行只能在發完最後一張鈔票後宣布倒閉。在整個大蕭條的4年時間裡,全美國倒閉的銀行超過了6000家。
繁忙的流水線終於停止了運轉,倉庫堆積的成品再也賣不出去;流水線不再製造商品,卻製造了大量的失業工人。失業意味著徹底失去消費能力,進一步加劇了工廠倒閉,這種殘酷的現實迫使資本家們縮減投資,於是工業的整體規模進一步縮減,失業人口繼續增加。失業者們聚集在公園的長椅上,躺在馬路邊上,眼神空洞飢腸轆轆。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蕭條就沒有防備地出現了。
美國的消費市場崩了,不但讓美國的企業停了工,也打擊了依賴美國市場的出口型國家,比如當時的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它們的流水線也停了,失業者同樣魂不守捨地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當時美國政府為了將有限的消費力留在本國,給外來商品徵收了高額的關稅,把進口貨擋在國門之外,這就進一步加劇了歐洲各國的危機。
再說當時的德國、法國、英國還都欠著美國的錢,這些國家的經濟不好嚇的債主爸爸立刻討債,或者收回在當地的投資,導致這些國家的資本嚴重外流,工業進一步萎縮衰落,失業人口持續增多。這場發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就成功地傳染到了歐洲。
就在歐洲和北美哀鴻遍野的時候,蘇聯人民的日子卻毫無波瀾,他們的表現可以用不動如山來形容。為什麼這場危機會小心翼翼地繞過蘇聯呢?當時的蘇聯是個集權國家,一切的生產和製造都按政府計劃進行,不會交給資本家和市場任性胡來,所以商品不但沒有過剩反而經常短缺,老百姓手裡也沒幾個錢,更沒有分期消費這回事兒。
歐洲人和美國人一看蘇聯這個情況,立馬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不可自拔:窮雖然慘,但總比既窮又被人追債要強。倒了霉的西方人終於意識到了政府的作用,雖然不希望政府像蘇聯那樣衣食住行全部一把抓,但也不能像現在這樣放任自流啥都不管啊,以為市場那隻無形的手可以自動調節一切,結果鬧出了這麼大的災難。
這場傳染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持續了4年,4年後悲慘度日的西方人呼籲政府要加強管理,要徹底廢除過去放任自由的方式,把資本家和銀行家們關進籠子裡。在這種呼籲下,美國總統換成了羅斯福,他用鐵腕手段推動了他的改革措施,既發補貼又發福利,大興土木僱傭無業遊民,加強對生產和金融行業的控制和管理,美國經濟逐漸穩定和復蘇。這一系列操作江湖人稱“羅斯福新政”。
當然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像美國那樣幸運,比如德國就不是。在當時德國人民的迫切期待下,希特勒被選為國家的一把手,後來他覺得“總理”不夠霸氣乾脆自封為“元首”。元首玩的是控制力地球最強的法西斯主義,德國算是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同樣走極端道路的還有意大利和日本,它們都被自由放任嚇得不輕。
大蕭條結束後大概過了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發起人就是當年走了極端路線的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這哥仨兒,所以要是追溯二戰爆發的根源,還是跟美國這場大蕭條有關係。二戰的破壞力更強破壞範圍更廣,可是美國再一次發了大財,徹底變成了世界最強,玩起了中度霸權主義,這種格局一直被保持到了現在。
老頭的話:
二戰以後的美國政客似乎從來就不知道美國崛起的真正原因。戰爭讓美國崛起,精確的說是,別人戰爭促成美國的強大。
沒錯,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參與了,但都是在交戰雙方筋疲力竭後參戰,收割勝利的果實,進而成為世界霸主。參戰前卻因交戰雙方的戰耗而累積國力。
然而戰後,愚蠢的政客藉反共之名挑起了韓戰、越戰、以反恐出兵阿富汗、師出無名的兩次出兵伊拉克,一次次的耗損國力。如今成了外強中乾的軍武大國,2018年軍費支出6433億美元 ,排名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到第八的七國還多。老對手俄羅斯僅631億美元,不到美國10分之1。新對手中共1682億美元,雖然排名第二,也只有美國的4分之1。然而如此龐大的軍事支出,卻只能以嘴砲恐嚇和經濟制裁對付北韓和伊朗,以關稅和小動作對付中共與歐盟。你以為美國不想打?想,想的很!只是美國從來就只打有把握的戰爭,打落水狗或打小孩。即使像金三胖那種大一點的小孩,老美也沒種打。
台灣那伙綠色的跳梁小丑一再挑釁老共,以為老美會"保護"他們。對手是中共,老美敢嗎?連金三胖這種級別的貨色,老美擺了七八次架勢就是不敢動手,老美真敢和中共幹?!
註:
2019年軍費開支排名前十國分別為:美國、中共、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印度、英、法、日、德、南韓。
108.10.16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