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xiYIjU  

 

不少蠢人吃飽撐著後嚷著:人,活著是為什麼?

 

先總統蔣公在兵馬倥傯、百忙中曾對國人宣示: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最少也要是個有生產力的人)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幹屄生子、傳宗接代)

 

蔣公以一介武夫,說出這麼奇葩又有哲理的話,實在相當突兀。然而面對如今的年輕人躺平、啃老、不婚不孕,老頭覺得蔣公還真是個先知。

 

生命的目的其實很單純,就只在繁殖、延續並繁衍種族;取得資源(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繁殖是物種生命中的重中之重。為了繁殖,有些生物的雌性會將雄性的精液儲存在體內以防萬一,譬如孔雀魚;有些生物的雌性在找不到雄性時會孤雌生殖,譬如科摩拉多龍;不少魚類的生命周期裡會分別出現雌雄兩性的時期,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種族的延續。有些生物甚至乾脆雌雄同體,同時具備兩付器官,以免遇不上異性,無法繁殖。



果殼 2020年11月1日 

男變女,女變男?不是我說,動物性轉也太容易了吧!

 

作者:白夜

 

男變女,女變男?不是我說,動物性轉也太容易了吧!

 

今天的故事,要從廷特夫人的雜色雌孔雀說起。

 

鳥兒「變性」的故事和傳說

 

1780年,英國著名外科醫生、解剖學家約翰·亨特(John Hunter)向英國皇家學會報告了這麼一件事兒:廷特夫人家有一隻雜色雌孔雀,已生育多年;11歲時,孔雀突然從女嬌娥「變成」了男兒郎,不但外型跟雄孔雀一樣,而且還停止了生育。

 

事實上,雌鳥變雄鳥的故事在人類觀察史中屢見不鮮,尤其是有不少關於母雞變公雞的傳聞。

 

成語「牝雞司晨」,出自《尚書·牧誓》,意思是母雞在清晨像公雞那樣打鳴,比喻女性在家庭中掌權,顛倒陰陽,會引起災禍(當然,這是以前很落後、超級落後的錯誤觀念)。無獨有偶,西方也有諺語:「婦人吹口哨,母雞啼鳴,於上帝與男子不祥」(看,這又是一種落後思想)。

 

母雞可能變成公雞,公雞似乎也會變成母雞。中世紀的人們相信,公雞產下的蛋會孵出雞身蛇尾怪。 1474年在巴塞爾,一隻公雞就因為能下蛋而當惡魔燒死。據說劊子手剖開公雞的肚子,還找到了三枚雞蛋。

 

雞身蛇尾怪

/tmp/phpNvrWp3

 

事到如今我們知道了,鳥類的性別轉換,也叫性轉,這個一度讓人視為邪惡的現象,其實再自然不過。

 

且聽我一一道來。

 

鳥界的“男裝大佬”

 

鳥類學家威廉·亞雷爾(William Yarrell)首先闡釋了雌鳥轉變為雄鳥的原因。他發現,正是卵巢病變導致雌鳥表現出雄性特徵。並且,當透過手術移除雌鳥病變的卵巢後,它長出了雄雉雞特有的距。

 

前面花俏的是雄雉雞,後面灰撲撲的是雌雉雞,可以看到只有雄雉雞的腳上才有距

/tmp/phpnT2Og3

 

之後的研究進一步解釋了其中的機制:當雌激素不足時,鳥類自然呈現的外觀就是雄性的樣子,對雄鳥來說如此,對雌鳥也是如此。所以,上文提到的那隻雌鳥卵巢發生病變、被移除卵巢後,它體內的雌激素減少,就會展現出雄性的樣子。

 

追根究底來說,鳥類的雙側性腺中,右側性腺具有發育成睪丸的潛性;一旦沒有足夠的雌激素來抑制,就如同封印解除,一隻華麗麗的男裝大佬就此誕生。

 

鳥類雙側性腺組織切片顯微照相圖。右邊是雄性性腺,左邊是雌性性腺

/tmp/phpyX5f62

 

所以,廷特夫人的雌孔雀應該估計就是不幸害上了卵巢病變,導致雌激素不足,最後「變成」了一隻雄孔雀。至於那隻倒楣的會下蛋的公雞,最合理的推測就是──人家只不過是長得比較man的母雞而已。

 

大姊輪流當,男伴排隊來

 

性別錯亂的鳥禽就讓古人大驚小怪了,如果他們知道魚類的性轉有多隨意,估計下巴都能掉地上。

 

許多硬骨魚有順序雌雄同體的現象:因為體型、年齡,甚至社會結構等因素的改變,魚兒的「魚生」會經歷會從一個性別到另一個性別的轉換。有些種類是雌轉雄,有的是雄轉雌,還有的能夠雙向互轉。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眼斑雙鋸魚,也就是小丑魚。

 

這就是小丑魚,熟悉嗎?

/tmp/php834xG3

 

小丑魚通常會組成一個等級森嚴的集體,而且嚴格遵循一夫一妻制。這群魚兒的首領是一隻雌性小丑魚,體型最大;二當家是體型其次的一條雄魚。大姊頭和二當家琴瑟和鳴,能夠交配產卵。至於團體中的其他成員,則是不參與繁殖的雄性。

 

不過,小丑魚天生是雌雄同體,體內有兩性性腺。當大姐頭撒手西去後,激素會刺激二當家雄魚個頭變大,同時性轉成為新的大姐頭。剩下雄魚依照體型排隊,最大的一條會晉升為新首領的配偶。

 

所以在《海底總動員》中,當小丑魚尼莫再次見到魚爸爸瑪林時,有可能爸爸已經變成了媽媽,而且還有了男朋友…

 

兩性我都要

 

還有些情況下,動物會保持「又男又女」的狀態。

 

沃爾巴克氏體是一種傳女不傳男的細菌。一旦被這種細菌感染的雌性生了兒子,傳播就進入了死胡同。為了保障自我的生存,沃爾巴克氏體的解決方法簡單又粗暴:把寄主的兒子統統變成女兒。

 

例如下面這種生活在日本南部的北黃粉蝶。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的雌性黃粉蝶生下的兒子們,除了染色體依然保留著雄性狀態,其他外觀、行為都發生了雌化。

研究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用殺菌劑鹽酸四環素處理幼蟲,能夠降低北黃粉蝶雌化程度。幼蟲接觸殺菌劑的時間越長,「娘化」程度就越低,保留的雄性特徵就越多。一些經過殺菌劑處理的北黃粉蝶,最後處於一種兩性狀態,也就是雌雄嵌合體,並且以雌性的狀態來繁殖後代。

 

北黃粉蝶。左邊是正常雌性,右邊是雌雄嵌合體

/tmp/phpaOZI93

 

雌雄嵌合體聽起來很嚇人是不是?這種現像在動物中雖然不多,但也不算什麼新鮮事。

 

2003年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報告了一隻雌雄嵌合的斑胸草雀。這隻鳥右半邊身體是雄性毛色,左半邊則是雌性;它的行為模式像雄鳥,會鳴唱求偶,只是交配後雌鳥產下的卵無法孵化;它的性腺左半邊是卵巢,但沒有明顯的輸卵管;右半邊是睪丸,睪丸卻能產生精子。 DNA檢測顯示這隻鳥的大腦都是雌雄同體的:右腦是雄性基因,左腦是雌性基因。

 

連大腦都是雌雄嵌合的斑胸草雀,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

/tmp/phpBSiwV4  

 

當天氣變得越來越熱

 

動物性轉的現象可能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因為地球變得越來越熱了。

 

2015年,《自然》(Nature)上首次報導了野生環境中爬行動物的性轉現象。坎培拉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野外的澳洲鬃獅蜥「男變女」的發生率正逐年增加。

 

上了Nature封面的澳洲鬃獅蜥

/tmp/phpmlU3C2  

 

究其原因,是性染色體和溫度這兩個因素跟蹺蹺板似的共同決定了鬃獅蜥後代的性別。

 

當孵化溫度在攝氏22度到攝氏32度之間時,性染色體決定了性別,鬃獅蜥的雌雄比是1:1;而當溫度超過攝氏32度時,溫度影響佔比越來越大,性轉開始,後代中雌性比例越來越高;到了36攝氏度,雌性後代佔了96%。這意味著天氣越熱,越多帶有雄性性染色體的後代發生了雌化,最後成為了「女孩」。

 

研究者分析,變性「媽媽」似乎更容易生下變性的「女兒」。隨著全球暖化趨勢日益加深,鬃獅蜥的性別會更受到溫度影響,決定雌性的染色體不斷被稀釋,最終有可能成為一個「男男」性轉生子的神奇世界。

 

自然界中的性別呈現既豐富多彩,又具有流動性,正是生物多樣性的一種典範。



新浪網 2018.03.01 11:45

安能辨我是雄雌?這7種動物竟然會變性!

 

對大多數動物來說,性別似乎是一種固定的屬性。事實上,有些動物卻佔據了其中的灰色地帶,性別可以在雌雄間遊離。有些動物甚至進化出了可以同時運作雌性和雄性的器官。還有一些動物透過顏色和身體特徵來展示它們半雌半雄的特殊身份。

 

造成性別流動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是為了生殖彈性而自然進化的結果,有些則是因為全球氣溫上升或化學污染造成的。以下要介紹的這七種動物,就具有性別流動的特徵~

 

小丑魚

/tmp/phpGgx3nk

 

它是具有橘子、白條紋的美麗小魚,也是《海底總動員》中的尼莫,但你知道它們其實是雌雄同體的嗎?但它們是少數雄性可變成雌性、雌性無法變成雄性的物種。每個小丑魚族群都有一個統治地位的雌性和幾個成年雄性,後者在青年期是雌雄同體。如果具有統治地位的雌性死亡,其中一隻成年雄性將經歷荷爾蒙變化,轉變成為該族群中的新雌性。

 

海鱔

 /tmp/phpi9STy9

 

大多數海鱔生下來並不是雌性或雄性,而是雌雄同體的,海鱔可以隨著需要或環境的改變,從雌性轉變為雄性,或從雄性轉變為雌性。不過也有特例,五彩鰻出生時是雄性,然後變成多彩的顏色轉變為雌雄。五彩鰻雄性幼魚體色為黑色,有黃色的背鰭,成熟後體色變為藍色,臉部變為黃色。隨著它們繼續成熟,體色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並逐漸發展出雌性的生殖器官,並在接下來的生命中繼續保持雌性的身份,並且可以產卵。斑紋蛇鱔和龍鰻則可以從雌性轉變為雄性,這一般發生在族群中雄性數量較少的情況下。

 

蝴蝶

/tmp/phpCqV2NY

 

在某些生物中,性別分裂在它們的整個身體上都是可見的,可能會同時顯現雌性和雄性的顏色、特徵等。這種雙重性別被稱為雌雄嵌性,這可能是由於早期的細胞分裂導致了遺傳誤差,使雌性特徵和雄性特徵都隨機地出現在了身體上,或者出現一半身體是雌性一半身體是雄性的情況。這種情況常出現在蝴蝶等昆蟲、蜘蛛、龍蝦和蟹等甲殼綱生物,甚至是鳥類身上。圖上的蝴蝶就是一個例子,它的「雄性」一側有雄性具有的藍色的翅膀,邊緣是黑棕色的,它的「雌性」一側是雌性才具有的棕色翅膀,上面帶有橙色的斑點。

 

主紅雀

/tmp/phpKiIq7N

 

在這隻身上發生的也是對稱雌雄嵌性,以身體正中為界,半邊是雌,半邊是雄。雌性特徵是灰色的羽毛,雄性特徵是紅色的羽毛。根據研究人員的觀察,其他主紅雀似乎也接受了它雌雄嵌性的身份,並沒有因此而排斥它。

 

青蛙

/tmp/phpy04eAD

 

研究人員已經觀察到青蛙在實驗室裡可以自發性地改變性別,現在研究人員也在野外觀察到了這一點,但這並不是正常的自然過程。越來越多的雄蛙變成雌蛙,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會全面轉化。而這種變化的罪魁禍首是一種叫做「阿特拉津」的常見的除草劑。這種除草劑在許多地方是禁止使用的,因為它一旦進入河川和湖泊,將破壞青蛙的性發育,抑制雄性激素的產生和促進雌性激素的產生。青蛙已經受到了氣候變遷、棲息地喪失和入侵物種的影響,而這種除草劑更是為青蛙帶來了災難。

 

鬍鬚蜥

/tmp/phpaLkmgt  

 

這些來自澳洲的可愛生物,性別流動其實發生在卵中。研究發現,如果孵卵時的溫度較溫暖,雄性鬍鬚蜥常會轉變為雌性鬍鬚蜥,但這種轉變並不徹底,它們還會保留雄性的基因,但是行為和繁殖都表現為雌性。更特別的是,這種經過性別流動出生後的雌性,會成為“超級媽媽”,所產的卵是正常雌性鬍鬚蜥的2倍。這種轉變發生的幾率越來越高,這可能與全球暖化有關。

 

綠海龜

/tmp/phpbMd6Yw  

 

與鬍鬚蜥一樣,綠海龜的胚胎也對溫度很敏感。海龜卵所處的環境越溫暖,出生的雌性就越多。事實上,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澳洲大堡礁附近的海灘剛孵出的小海龜,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約有99.8%都是雌性;而在南部較冷的海灘上,新生的雌龜佔65%,雄性佔35%。這種戲劇性的性別失衡會產生什麼影響?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如果氣候較冷,由於雌雄比例的關係,雌性可能更容易找到配偶,繼續繁衍生息。而如果有太多的雌性孵化出來,它們則面臨找不到配偶的可能,海龜後代的數量也可能因此而極具減少。



老頭的話:

 

除了環境因素,所有生物的變性都是為了繁殖後代,只有人類不然。人類已將性昇華為娛樂,少數人已不能滿足於兩付器官的單純「交流」,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嘴巴和屁股也可以作為性器官。這兩個器官,男女都有,都可以從事「服務」與「交流」。有些男人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反串;有些男人純粹是「興趣」,追求人生樂趣,他們都將逐漸雌化。這些男人雖然生理上沒變性,心裡上卻已變了性,他們喜歡打扮成女人的模樣,讓男人來「寵愛」。

 

大多數魚類都有固定的性別,但也有不少魚類具有變性能力。石斑魚在年輕時都是雌性,一定年齡或條件後會變成雄性(鱸滑石斑最少要七年、地中海灰石斑需要14年;瑪拉巴石斑要長至10公斤以上、龍膽石斑要25公斤以上)。與之相反,先雄後雌的魚類也不少,前述小丑魚就是一例;特定身份的雄小丑魚會在特定條件下變成母魚。黑鯛則沒有特別的條件限制,兩歲以前的黑鯛都是雄魚,三歲以後就變成雌魚。

 

有些男人像黑鯛,年輕時是男人,過了中年,雄風不再,就開始雌化。男同志大多如此,年輕時是一號,懶叫疲軟後就成了零號。這情形也發生在人類近親猴子身上,猴王年輕時「統御」六宮,所有母猴都是他的妻妾。然而當他年老力衰,被年輕猴王取代後,為了留在猴群中,他也會趴下翹起屁股,如同母猴一樣,讓新猴王姦淫。不同的是,老猴雌伏是為了生存不得不然,老玻璃則是追求淫慾。



延伸閱讀:

 

偽娘小Bee (大奶酥)

最美檢察官

被娘化的日韓男人

 

113.02.22彙整轉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兩性關係 男女之間 變性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